近期,国家颁布新政,给3 岁以下娃每年发 3600 元育儿补贴,平均每月 300 元。可不少家长发现:同一罐奶粉悄悄涨了价,按新生儿每月 5 罐算,正好多花 300 元——补贴还没到账,就先被“消费”了?
1 红包没到手,价格先起飞
“国家一年补3600块,我娃一个月奶粉就多花300。”
前段时间,杭州宝妈小郑在妈妈群晒出两张订单截图:同一款奶粉,6月1日实付288元/罐,7月份涨到348元/罐,“一罐贵60,一箱直接干掉我半个月补贴”。
短短两周,微博话题 #育儿补贴还没到账奶粉先涨价# 阅读破3亿,小红书“避雷贴”点赞均过万。
展开剩余77%2 线上线下“温差”有多大?
凤凰网财经、中新经纬、每日经济新闻三路记者走访:
• 实体店:乐友、丽家宝贝、孩子王标价未动,但促销力度缩水——买六赠一改成买八赠一,等于变相涨8%。
• 电商平台:
– 天猫超市帮宝适一级帮XL54片,5月均价119元,7月日常价139元,涨幅16.8%。
– 拼多多“百亿补贴”仍低于官旗,但库存秒空,“黄牛”随即加价20元转卖。
• 经销商:华北某市级代理透露,“厂家6月底发了调价函,7月1日起出厂价上调5%–8%,终端跟涨只是时间问题”。
3 品牌回应:我没涨,我只是“优惠少了”
多家品牌奶粉店齐齐发声明:官方建议零售价不变。
但网友扒出隐藏套路:
① 满减门槛提高:原来“满999减150”→“满1299减120”;
② 会员券减量:山姆黑卡原本每月4张299-30券,7月起改为2张;
③ 大包装断货:900g罐装下架,主推700g“瘦身装”,单克价上涨12%。
一句话总结:标价没动,实际到手价妥妥上涨。
4 为什么敢涨?三把“尚方宝剑”
① 人口小反弹: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,同比增加52万,为2017年来首次回升,机构预判“供需缺口”出现。
② 高粘性消费:艾瑞咨询报告显示,85%家长固定1–2个奶粉品牌,怕转奶麻烦、更怕娃过敏。
③ 成本故事:原奶收购价同比上涨7%,马口铁罐涨15%,物流涨9%,品牌顺势“成本传导”。
5 宝妈实测“反割指南”
① 囤奶时间轴:618、双11、品牌日、会员日,全年4次大促,一次囤半年。
② 平行比价三步法:
– 查历史价:用“慢慢买”“什么值得买”看180天曲线;
– 领隐藏券:京东“价保中心”、淘宝“搜索栏输入‘奶粉隐藏券’”;
③ 母乳+混合喂养:国际母乳会建议,纯母乳6个月可为家庭节省约8000元奶粉支出。
④ 维权通道:保留订单截图→12315小程序→选择“价格欺诈”,72小时内有反馈。
6 监管出手:别让补贴变“空气”
7月15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文:
• 对婴幼儿奶粉、纸尿裤等实行重点价格监测;
• 电商平台须显著标示“券后到手价”,禁止先涨后降;
• 鼓励地方试点“母婴消费券”,与中央育儿补贴叠加使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