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太极棒不仅具有“舒筋活血、强筋健骨、强身健心、延年益寿”的功效,还对提升推手技艺大有帮助。众所周知,太极拳的技艺价值主要在推手中体现。推手凭借圆圈发力,且圆圈越小,发放力量的效果就越好。太极棒的练习要求双手在保持平行的状态下进行“内劲运转,吸气蓄劲,呼气催力,送肩送胯,劲走螺旋,圆中有直,直中有圆,每一圆形中必有一处发劲”的动作。长期练习后,会建立起“抖、摇、转、沉、簸、捌、韧、绞”等动作的条件反射。由此产生的劲力,在推手中能发挥极大威力,可使对方失去平衡,而让自身处于“上虚下实中间灵”的不败境地,因此太极棒是提高推手技艺的有效辅助工具。
为让广大爱好者清晰了解太极棒在技击中的正确运用,现将太极棒主要动作“四正手”“四隅手”在推手中的运用,进一步说明如下。
一、棚劲(金鸡抖翎)
双手握住棒置于胸前,像簸米那样合抱划圈,并通过意识引导腰胯的弹抖劲力(内劲),使震动传遍全身,呈螺旋形向前上方发出。
棚劲在推手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在“四正手”“四隅手”中,都不能缺少棚劲,没有棚劲就会失去“沾、粘、连、随”“知己知彼”的听劲功夫。棚劲要棚得虚灵,不能过于饱满,否则就无法做到“上虚下实中间灵”,反而会处于被对方控制的不利状态。棚劲是一种既有韧性又富有弹性,灵活沉着,似松非松、柔中寓刚且劲走螺旋的劲力。它要求练就“挥之使去,不得不去”的威力。
假设:乙方用双掌以白猿献果式的按劲,由上往下、向前上方发劲进攻,甲方就用棚劲接住乙方来劲,同时通过身体重心下沉、含胸拔背、吊裆吸气,化解乙方发来的按劲,迫使乙方感觉按劲无处施展;接着向前下方棚出,使乙方双足有飘晃之感,随即以金鸡抖翎式突然向前斜上方爆发劲力,乙方自然会失去平衡(图1)。
图片
二、捋劲(乌龙摆尾)
双手持棒以腰为轴,先在胸前划一个大圆圈,再划一个小圆圈;然后用捋手法向右侧下(或左侧下、上、下)螺旋式地捋去。
捋劲是在不失去棚劲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而成的。在推手中,它常常是小力胜大力的最有效手法。当承受对方劲力进攻时,在棚劲的基础上,通过向身体两侧或上或下螺旋斜向地旋腰转胯、转换旋动手臂,形成我顺人背的有利还击态势。捋劲要求练就“引之使来,不得不来”的神威。
假设:乙方用白猿献果式的按劲推甲方两手臂时,甲方含胸拔背、坐胯吊裆,化解乙方的威力;同时用双手腕粘住乙方肘部,存着向下的意念,向右(左)后方划弧形捋去,乙方必然会旋转失控(图2)。
图片
三、挤劲(狮子抛球)
以腰为轴,双手持棒从胸前向左侧前上方划弧,接着弧形转向右侧,同时旋腰转胯、翻滚手臂,像抛物体一样向斜前上方发劲。
挤劲是在按劲无法实施时改变的进攻手法,向斜前方合力挤去,迫使对方没有立足之地。在棚劲弹性不足时,采用双手前后交叉向前合力挤去的方法。使用挤劲时,重心应偏重于前足,裆劲要圆撑。
假设:当乙方用乌龙摆尾式的捋劲化解甲方按劲时,甲方顺势用右肘部紧贴乙方左肘弯上方,右手腕紧贴乙方右手腕关节或胸部,左手虚握乙方左手腕;然后右臂沉肩、坠肘、挫腕,向斜前方弧形伸延;左手拧引,迫使乙方处于三个不同方向的力点下,无法施展捋劲或棚劲,从而失去重心(图3)。
图片
四、按劲(白猿献果)
以腰为轴,双手持棒在体前,屈臂弧形向自身引拉,然后顺势向前斜上方按出、发放劲力。
按劲是进攻型手法。两手臂屈肘向腹前回收,随即用力向下、向前上方发放。两手要根据对方重心的变化,随时移动力点,做到虚虚实实、忽隐忽现,沉肩坠肘、挫腕发劲。按劲发放时,重心要适中,避免失势前倾;肘关节始终保持下垂,屈而不直。
假设:甲方用乌龙摆尾式的捋劲化解了乙方按劲,使乙方感觉即将失去重心而迅速抽回双手。甲方顺势抓住空隙改用按劲,含胸拔背、坐胯提肛,略微向回引拉;然后顺着乙方回撤的方向,向前斜上方迅猛发力,乙方必然会腾空跌出(图4)。
图片
五、采劲(狮子滚球)
两手持棒在胸前上下翻一个圆圈;一手经胸腹向前斜下方推出,另一手由下向前从体前拉回,双手交错施展采法。
采劲是一种辅助性手法,也是推手中擒拿手法的基础。它与挤劲的双手运用相反,挤劲是合力,采劲是分力。采劲就像采花摘果,一手向前推,一手向回拉,在推拉中顺势发力。要求做到“速度快、距离短、落点准、用力猛”,这样更容易牵动对方重心,使其双足离地、重心前倾。
假设:乙方用右手挤甲方,迫使甲方失重;甲方在未失去重心前,顺势将左手抄入乙方左上臂外侧,用左肘部压迫乙方右肘臂关节,右手虚握乙方左手腕,乘势借力,两手一前一后猛力一采(图5)。
图片
这是一种反关节手法,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伤残事故,一般不宜采用。练习时可采用另一种方法:两手采住对方时不发力,而是向外、向斜上方推捌,迫使对方身体向一侧倾斜,这时利用旋腰转胯,向左(右)侧旋转发放劲力。这样做既安全,又能收到良好效果。
六、捌劲(推窗望月)
两手持棒,一手从胸部向前螺旋式斜向推去,另一手从前向自身屈臂螺旋运动,停在前手臂内侧;同时两手臂突然向前伸延,发放全身性的弹抖劲力。
捌劲是向前弹抖推去的劲力。在使用采劲或其他手法时,可随机应变、乘势发劲。捌劲通过弧形螺旋化解来劲,随即向前斜上方旋转推发。采劲与捌劲既对立又统一,采劲遇到阻碍可转为捌劲,捌劲遇到阻碍可转为采劲,二者相辅相成、互为补救。
假设:乙方用采劲采甲方右手臂,甲方在被采住但未被完全控制时,重心后移,含胸拔背,腰部向右转,同时右手屈臂转向下后内旋,使手掌翻转向外(原本手掌向上),化解对方来劲,使对方引进落空;随即向前螺旋式伸延,同时发放弹抖劲力,向对方后侧发去(图6)。
图片
七、肘劲(霸王敬酒)
两手持棒在胸前,右手经胸部到腹部作圆弧运动,然后向右(左)侧下捋动。当左手在胸前屈臂横肘时,向右旋腰转胯,送肩送肘,发放劲力。
肘劲是肘部借助送肩送胯发放的弹性劲力。使用肘劲时,肘部必须紧贴对方身体的某一部位,不能离开后再击发,否则就成了冲击性打法,失去了太极拳“沾粘”的特点。一般用肘部粘贴对方手臂或肩、背部等部位,然后突然向斜前方发放劲力。
假设:乙方用右狮子滚球式的挤劲迫使甲方站立不稳,甲方顺势随着重心后移,含胸拔背,用右手向右侧下按捋,化解乙方的挤劲;同时用左肘紧粘乙方右肘侧。甲方右手由按捋改为采拧乙方右手腕,迫使乙方重心向后移动,甲方顺势沉肩压左肘,旋腰转胯,送肩挫肘,向斜前方猛然爆发劲力(图7)。
图片
八、靠劲(乌龙翻身)
双手交叉持棒,怀抱在胸前。转腰侧身,用靠近对方的肩膀向前粘贴对方最有利的部位,同时上步发放劲力。
靠劲是失势时顺势而发的常用手法,和肘劲一样具有猛烈的弹抖性劲力。靠劲有肩靠、肘靠、胸靠、腹靠、胯靠、膝靠、背靠等多种靠法。发放劲力时要身体中正,裆劲圆撑下沉,乘势粘贴对方身躯;同时步法必须跟进,以保持发劲干脆,既不失去重心,又有八面威风的气势。
假设:乙方用采劲采甲方右手臂,在未被完全控制之际,甲方右手臂顺势由内向后作轴心旋转,成屈臂状;同时用右肩顺势粘贴住乙方右肩或上臂部,含胸拔背,重心后坐,裆劲圆撑,腰部右旋。甲方在送肩发劲时,屈臂的手顺势向斜上方伸展,同时右脚上半步跟步以保持重心(图8)。
图片
总之,太极棒要求运劲像春蚕吐丝一样连绵不断,劲力沉着且能坚韧突发;运动中处处以腰为轴,左旋右转、缠绕滚翻;同时要呼吸自然、配合严密,能在一瞬间将劲力顺畅发放,毫无凝滞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