溥仪第一次担任皇帝的三年期间,他的日常开销令人震惊,可以说是天文数字。仅仅这些短短三年的消费,就足以让许多现代人过上多辈子的生活。这段时间里,他的奢华生活方式无疑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注脚。
每当皇帝用餐时,被称为“进膳”。在早晚两个固定的就餐时间,御前的太监只需轻声吩咐“传膳”,御膳房的几十名太监便迅速行动起来,准备丰盛的餐点。这些太监抬着七张大小不同的膳桌,捧着数十个涂有金龙图案的朱漆盒,快速将一切摆放在东暖阁之中。菜肴的数量惊人,有两桌各式各样的精美点心、米饭和粥,还提供一小桌的咸菜,整桌大约有三十种不同的菜品,主要是猪肉和羊肉,还有部分鸡鸭等肉类。值得一提的是,清朝的传统规定,皇帝是不允许食用牛肉的,因此,御膳房的太监们为了取悦皇帝,便在烹饪上独具匠心,创造出如黄焖羊肉、羊肉炖豆腐和羊肉丝等名菜。中心餐桌上还摆放着一个直径约两尺的大黄磁盆,汤中盛满了鸡鸭鱼翅的浓汤,香气扑鼻。
展开剩余48%相比于隆裕太后每餐上百道菜的奢华,溥仪的餐桌算得上“小巫见大巫”,更别提与“老佛爷”慈禧太后相比了。然而,这种只是在数量上稍显逊色的用餐形式,依旧展现了惊人的奢华据历史资料显示,溥仪在作为皇帝的期间,光是每个月从御膳房和太后那里吃到的猪肉就超过三千斤,鸡肉和鸭肉则有六百多斤。如果把这些数字转化为日常用量,作为一名几岁的孩童,每顿饭就照此算法得吃上十五公斤肉,真是奢侈至极,令人叹为观止。
至于溥仪每年需要多少新衣服,这一数据并没有详细的统计。然而,根据发现的一本未注明具体年份的旧账单,从冬月初六到腊月初五的短短一个月内,便制作了包括棉衣和棉裤在内的五十三件服饰。如果以此推算,整年制作的新衣数量可能达到五百件左右。如此巨额的服装开支,究竟花费了多少钱,也无从得知。
东暖阁的墙壁上赫然写着“节用爱民”,这简直就是对溥仪奢靡无度生活的一个巨大讽刺。作为一位帝王,如果不善于节约开支、不勤于政务也不关心民生,清王朝的灭亡自然也是可想而知,历史的走向在他的挥霍与不作为中已然昭示。溥仪的生活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奢华,还揭示了国家的腐朽与衰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公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